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
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
在云顶滑雪公园落下帷幕
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夺得金牌
李方慧、张可欣分别获得第5名和第7名
谷爱凌,2003年9月3日出生,2022北京冬奥会是谷爱凌的首次奥运之旅。此前,她已在本届冬奥会上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是谷爱凌的优势项目,在2021-2022U型场地世界杯四站比赛中,谷爱凌全部夺冠,获得了赛季总冠军水晶球。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李方慧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张可欣
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于2014年在索契冬奥会上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这是一项兼具美感与危险的运动,通常被认为是比其他运动更加危险,因此在比赛或平时训练中要求运动员们身穿护具。比赛是在一个形状类似于U型的槽子里进行,英文名为Halfpipe,结构由宽阔平坦的底部和两侧的凹面斜坡(或四分之一的圆管)组成。宽阔的底部是为了使运动员重新获得平衡并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在一轮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需要在U型池内做5到6个动作,得分根据动作的腾空高度和转体角度以及动作的流畅性、美观性来判定。
比赛场地
本次北京冬奥会U型场地技巧项目场地位于张家口的云顶滑雪公园。云顶滑雪公园包括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雪上技巧、空中技巧、障碍追逐、平行大回转六条赛道,共计产生20块金牌。
在U型场地雪上技巧项目中
裁判的打分基于对选手动作的准确判断
然而在近220米长度的赛道上
选手不仅“上下飞舞”
而且在空中还要做出动作
清晰记录下选手的“精彩瞬间”
对于比赛评分十分关键
北理工“鹰眼”系统(左下红圈处)正在拍摄谷爱凌比赛中的空中动作
在本次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
就有这样一套融入北理工智慧的
“鹰眼”驻守雪场
时刻清晰捕捉运动员的“一举一动”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来自北理工的“雪场鹰眼”
在北京2022冬奥会中,由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董立泉教授、刘明副教授、褚旭红老师带领团队研发的高山滑雪自动跟踪拍摄系统不仅为高山滑雪比赛转播、国家队跳台滑雪日常训练提供科技服务,还参加了U形槽滑雪技巧项目动作评判用视频拍摄任务。这套来自北理工的“雪场鹰眼”系统将对U形槽比赛运动员的滑行过程进行特写跟踪拍摄,并实时传输到百米外的裁判室,供6名国际裁判员观看打分。
架设好的自动跟踪拍摄设备
毫秒级!北理工“雪场鹰眼”
北理工研发的高山滑雪自动跟踪拍摄系统可服务多个高山滑雪项目,该系统具备精准的智能识别和自动跟踪功能,只需在野外每隔150米架设一套,进行“接力”拍摄,即可将高山滑雪运动员自山顶高速滑下的全过程尽收“眼底”。
“高山滑雪的雪道落差大、转弯多,有时接近直角弯,而运动员的速度最高可达130至140公里/小时,用镜头抓住精彩瞬间着实不易。这就对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了很高要求,而我们的设备,识别以及跟踪都是以毫秒计算的。”团队负责人董立泉说道。
团队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安装、调试设备
相比竞速的高山滑雪,U型场地技巧除有滑行外,还伴有跳跃、回转等动作,对动作细节拍摄的要求更高,且设备被要求架设在结束区,从200米至10米,20倍变焦下要求画面时刻清晰;不同于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曲线是自上而下的,U型场地滑雪的运动曲线不仅有上有下,且运动员沿U槽壁左右滑行并跃起、回转,头顶还伴有“飞猫”等同步拍摄设备,这给设备的自动跟踪和拍摄带来更大难度。北理工师生通过精研算法,实现了系统对运动员的自动识别,并快速进行锁定、跟踪。
自动化的“雪场鹰眼”与现场人工值守的摄像机位
广播级4K画质+45倍变焦镜头
为了确保图像画质清晰,北理工的“雪场鹰眼”配置了广播级4K摄像机和45倍变焦镜头,并具备自动变焦对焦、遥控变焦对焦及自动光圈调光功能,可以根据目标距离自动调节镜头倍率,在预设软件的控制下,可平滑稳定地实现对运动员运动过程的精准跟踪拍摄。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可在远距离进行操控,从而避免摄像师长期暴露于严寒条件下,有效降低工作强度,并在必要时利用人工操作代替自动跟踪功能,实现实时的人机交互。
裁判员通过“雪场鹰眼”实时观看比赛
耐受极寒的恒温“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