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民的滑雪热情,但滑雪作为一项高危运动,每逢雪季都会有大量滑雪爱好者受伤,因此也让“雪道尽头是骨科”蹿升至热搜榜前列。
那么,购买冰雪保险是否有必要?随着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保险产品,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
(受伤雪友群截图)滑雪季受伤花费高昂
家住北京的陈小姐向界面新闻记者“吐槽”,她本以为滑雪最贵的是名牌装备和往返雪场的机票酒店,后来发现是医疗费。
今年元旦她在吉林滑雪时,因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在当地紧急进行手术,植入钢板以及多个钢钉。陈小姐的医疗费用共计三万七千余元,其中社保直接报销一万八千元,余下的自费。
当陈小姐想通过自己买的住院医疗险将自费的一万九千元报销时,却发现自己买的保险将滑雪、滑冰等项目列为高风险运动,属于除外责任,无法理赔。
除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滑雪伤害到他人而产生的赔偿也是另一项不菲的开支。
界面新闻记者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因滑雪伤及他人产生纠纷的案件并不少见。例如2020年1月1日,武女士购票后和教练一起在旅游公司经营的滑雪场内滑雪,却被从身后雪道上方滑下来的张女士撞倒,造成左膝盖受伤。发生事故时,武女士和教练在坡道下方中间位置停留。撞伤后,武女士被送往医院,治疗前后共花去医疗费四万元。
双方因对赔偿有异议走上法庭,最终法院酌定张女士赔偿武女士各项损失四万五千元,保险公司赔偿两万两千余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医生赵世奇表示,单板选手一般容易因为卡刃、搓雪、高速迫降倒地瞬间压力而造成肱骨、胫骨、尾骨等部位骨折;双板选手可能因为身体重心和雪板不一致而造成韧带撕裂。
据统计,在滑雪受伤人群中,26%是因为关节扭伤,20%是因为肌肉拉伤,10%是因为骨折。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但层出不穷的的滑雪受伤事件也让网友调侃,“三亿人上冰雪,三千万在骨科”。
冰雪保险该怎么买?
滑雪的高风险性让能覆盖滑雪等运动损伤的保险同时受到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重视。
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此前介绍称,2020年以来,北京地区4家财险公司共推出53个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08.64亿元,涵盖场所公众责任保险、组织者责任保险、滑雪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专业运动员意外伤害保险等十余个险种,为场所建设及运营、活动组织、设备制造以及冰雪运动参与者等各类群体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明亚保险经纪郑琳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消费者购买滑雪保险需要有“三看”:一看免除责任;二看意外保额;三看意外医疗。
“首先需要确保买的意外险承保滑雪等高风险运动,不少保险会将滑雪这样的高风险运动剔除,所以保险覆盖范围明确包括滑雪等运动非常重要。此外需要看保额是多少,意外保额指的是因意外导致的死亡和伤残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的钱,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按伤残的级别来赔付。”
除此以外,消费者选择保险时还要留意保险的意外医疗是“只能报销社保目录内的费用”还是全包。例如如果发生骨折,如果保险不包括社保目录外的器材,进口钢钉钢板的费用动辄几万至十几万都是自费。
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针对冰雪运动的意外保险。
例如众安保险推出“全民冰雪运动意外险”,保障覆盖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雪橇、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保障范围包括意外医疗、意外身故残疾、意外骨折,也有误伤他人和旅程取消的责任保险。
装备党们在乎的滑板、雪橇等用具被盗抢或受损的财产保险也在其中。该产品还为用户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包括急救指导、医疗运送以及协助就医住院等。
另外,平安、安盛、太保等公司的旅游险及运动意外险都将冰雪运动包含在保险责任内。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654块标准滑雪场和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317%和41%。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以来,全国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人,冰雪运动的参与率为24.56%
专家建议,人民群众在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的同时,应当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选择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运动,听从专业教练指导。同时应采用保险方式转移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