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总经理杨奇勇(右)在主媒体中心分享冬奥筹备和场馆运行故事。人民网 欧兴荣摄
作为“双奥”场馆,“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它在水冰自由转换之间,体现了建筑与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也充分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结合的典范。
据杨奇勇介绍,整个冬奥会筹备过程中,国家游泳中心采用“水冰转换”的策略,在原先的泳池上建设了可移动、可拆卸的冰场。“在‘水立方’里开展冰壶运动,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了主导作用。”杨奇勇说,相比新建场馆,对已有场馆改造可以大大减少投资,“水冰转换”则能用相对较小的代价实现场馆可持续利用。
国家游泳中心“水冰转换”短视频。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营部提供
杨奇勇透露了一个改造过程中的细节:国家游泳中心原有的运动员更衣间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冬奥会赛事需求,但新建更衣间成本高昂,且挤占场馆赛后运营空间。为此,运营团队决定对旧集装箱进行低碳环保的功能模块化改造,创新性地使用集装箱式运动员更衣间。赛后,集装箱模块可以无痕移除,还原场馆的运营空间,撤出的集装箱模块还可作为场馆的客服咨询、休息餐饮等公众服务设施使用。
“早在2019年,国家游泳中心就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体育和可持续建筑’奖杯,让北京冬奥会提前拿到一枚奥运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金牌。” 杨奇勇说,从目前的比赛进程来看,这个冰场运行非常完美。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国家游泳中心将成为集冰上精品赛事举办、大众冰上健身、冰壶运动推广等于一身的综合冰上项目平台。杨奇勇透露,未来的运营策略也基本确定,在每年的11月,泳池将转换为冰场,用于开展冰上运动;在下一年的3、4月左右恢复为泳池,用于开展水上运动。“如此场馆利用将变得更加饱满,让‘双奥’遗产持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