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控”“科技控”的代表
非北京冬奥会莫属!
冬奥会媒体包
有个放外衣的大网兜
2021年东京奥运会时
就有不少国内媒体发现
外国同行们依旧在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
并且完好无损
今年这些媒体包“回家”了
时隔14年
“中国制造”又上新了!
1月26日
北京日报记者终于领到了
期待已久的冬奥会媒体包
这次包的外层有一个大网兜
它的作用引发关注记者采访得知
原来这个网兜是用来兜住外衣的
因为冬季运动的特殊性
媒体记者在室内外工作转换时
需要多次穿、脱外衣
媒体人直呼:“贴心!”
主媒体中心
机器人自动调酒
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
一个调酒机器人
吸引了许多的目光
拿杯、倒酒、摇杯
这位机器人
调酒师专业中
还带着些婀娜
据悉,这个机器人酒吧台
售卖含酒精和无酒精的饮料
目前售卖4款软饮
冬奥会赛时还会增加8款饮品
运动员战衣
技术“四字经”揭秘
“快、护、暖、美”
是运动员“战衣”研发中最关键的4个技术问题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莉及其团队揭秘其中细节
快:凹坑结构降低风阻
“并不是面料表面越光滑风阻就越小。”
刘莉举例说
高尔夫球表面是密密麻麻的凹坑
可以在飞行时
形成相对稳定的空气包裹层
减少空气阻力、增加球的升力
因此团队选择了稳定的经编织造方法
新面料在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等竞速类项目中
实现了10%以上的减阻率
护:高速运动中防冲撞
冬季项目普遍速度非常快
刘莉教授团队开发了许多护具
应用于高山滑雪等项目中
针对冰刀类伤害
则选择新型防切割的面料
暖:打造抗寒“堡垒”
此次研发的超长保暖服被称为“堡垒”
用于保暖的填充物
主要为羽绒和一种化纤复合材料
化纤絮料是仿鹅绒纳米级保暖材料
吸湿之后仍能保持保暖能力
这是大多数鹅绒和鸭绒无法做到的
此外
还有一种主动加热的内循环保暖系统
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在零下30℃的环境下
这套设备可持续作业8小时以上
全方位保护人体
美:传统与现代美兼具
花样滑冰比赛服的美观性是一大重点
服饰的设计还和比赛所选取的音乐息息相关
冬奥会比赛服颜色
更多使用了中国色彩装饰花纹
也选用中国纹样
结合了许多非遗技艺
每一个细节都在表达
华夏五千年的浓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