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中国女排换帅的信息在网上沸沸扬扬,看着专家团、领导再加上候选人名单,不禁让我想起了伦敦周期。漂泊不定的伦敦奥运周期,对于所有喜欢女排的球迷来说都是昏暗的吧。但实话讲,伦敦周期的阵容就单从现在来看都不是很差。我们有当时来看世界上顶尖级的二传魏秋月,有重炮手王一梅,有全面的惠若琪,接应位置上有传统接应张磊和强力接应曾春蕾,副攻上马蕴雯、徐云丽、杨珺菁哪个不是名将。纸面实力不俗的中国女排,就这么成为了二流球队?下面我就结合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这场比赛来分析一下,这伦敦周期到底差在了什么地方。
体系多为“单打单”,战术组织不够系统。从对阵巴西女排这场球来看,中国女排打的真不算丢人,2-3输给了卫冕冠军,这不管是比分还是士气上都是不输人的。但是看了比赛的球迷肯定都注意到了,全场来看,中国女排都没有特别压制住巴西女排,反倒是巴西女排,在落后中整体战术还是很系统。巴西女排在平网、半平网的球速都非常快,而中国女排在战术上多数利用的跑动,真要是速度上我们没有巴西快。而且从一传上来看,中国女排的一传是由惠若琪、张磊、张娴三个人来承担,尤其是大反轮的时候,张磊要从五号位跑到二号位打跑动进攻,如果张磊这点废掉,那中国女排的战术就几乎废掉了。
防反过程准备不足,整体节奏畏首畏尾。再就是中国女排的整体节奏,从开局到最后,其实都有很多可以抓防反的机会。比如巴西队的吊球,很多时候上步都是吊球的上步了,我们队员还在防重扣,这就很明显准备不够充分。尤其二传位置的防守,大家可以结合一下丁霞的防守,不是说丁霞的防守一定要比伦敦周期张磊、曾春蕾、魏秋月好,但是就单纯看那个周期,大家对身后吊球的防守意识相当薄弱,全都盯重扣。而且在防守好容易起球的时候,第二次接应的队员往往就是一脸懵,不知道谁去接应,这样就导致在接应过程中传球质量相当一般,这样到了进攻中就会出现一般球,一般球多了机会就成了对方的了。再加上副攻手在进攻完成之后的跑位也非常让人感到疑惑,尤其是马蕴雯在跑完背飞之后,打中了还好,一旦打不中,就很缓慢的稳住身体,然后在二号位准备拦网,而不是马上回位准备中间拦网,这点是跟其他队伍包括跟16周期最大的差距。
拦防结合不明确,小球串联能力差。整场比赛,虽然看到了中国女排不少精彩的球,也确实能赢巴西两局,但说实话,就是精神撑下来的。从技术上来看,简直差好几个台阶,那拦防结合简直太不够明确了,很多球我前面放直线还是放斜线,后面是防直线还是防斜线,很多时候站位都是重合的。记得第一局有个球,前排徐云丽拦网基本封住了斜线位置,谢拉球基本上就只能中线或者小斜,这时候张磊只需要身子往前防小斜,张娴稍前站一些防中线,然后惠若琪上前跟个吊球,这个球防起的几率能有八成以上,但是拿球明晃晃的被谢拉拐了个小斜。再就是小球串联,我们讲女排精神为什么给人感觉是顽强拼搏,是别人打不死的,就是因为这个防守、串联,只要对方球过来我们几个人就能想方设法的给你怼过去,但是就从那个周期来看,尤其是副攻的小球串联,简直不能再差了,有个球小惠面对三人拦网,很难处理,这球需要我们耐心的打过渡板,然后抓反击,所以惠若琪就轻拍了一般,就缓缓的落下来,但是防守的马蕴雯虽然做了保护的姿势,但是对球的把控差很多,那球就眼睁睁的在她眼皮子底下落下来了,就这样的球在伦敦周期中国女排不知道丢了有多少。
其实论单个队员的实力,中国女排真是不差,论能打强攻、能接一传的中国女排也不缺,楚金玲、惠若琪那时候的一传能力不比现在的队员差多少。但是,咋就不出成绩呢?归根结底,还是感觉这个糅合,一支队伍能不能糅合到一起去是成功的关键,伦敦周期论实力二传魏秋月那即便在当时也是著名二传,包括王一梅、惠若琪、张磊等这在当时也是名将,再加上马蕴雯、杨珺菁、徐云丽,你就是现在看那也是非常优秀的副攻。论单打独斗的实力,这群队员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教练没有给组合起来,甚至说太注重每个人的特点了,没帮助队员补足短板,当时无数次听报道说要练王一梅的一传,后来在大赛上还是不接,现在又到了换教练的时候,不管是谁接手中国女排的教鞭,还是希望能够真正的把队员锻炼成全面的队员,而不仅仅是一个有特点的队员,只有每个人都全面了,这支队伍才是有特点的队伍,要是都是有特点的队员,那这支队伍就是一支二流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