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板滑雪是一个年轻的雪上项目,虽然1998年才进入冬奥会,但在年轻人心中,这个项目比拼就是眼花缭乱的抓板,充分的腾空高度以及富有节奏感的高难度动作和串联,因此动作难度、腾空高度、抓板方式、整体连接也是裁判打分的主要参考。
这几年,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进步速度非常快,2006年冬奥会,孙志峰、潘蕾首次参赛,当时两人的主要动作是540度的转体,这也是当今世界女子的主流难度,结合各种抓板等动作,比拼的是连接和细节以及腾空高度。
随着刘佳宇和蔡雪桐的出现,从2007年开始,中国队的动作难度逐渐得到提升。这一周期,孙志峰和刘佳宇均能够完成720度的转体,而当年的世锦赛,刘佳宇正是凭借720度转体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单板第一个世界冠军。
自2010年开始,单板滑雪女子难度飞速发展和突破,世界极限运动会是难度和潮流的引领赛事,很多高水平运动员选择在这里解锁新动作,美国选手凯莉-克拉克、也就是克洛伊-金的前辈率先完成了900度的转体,而2015和2017年世锦赛蔡雪桐蝉联冠军,凭借的也正是900度的转体。
过去十年,大多数运动员都在努力攻克1080度转体,相比720度转体虽然只是增加了180度转体,但三周对于女子选手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和困难。有专家研究过,单板空翻和转体受到滑行速度、腾空高度、转体的角度、转动惯量等多个因素影响。
这是外界因素,但空翻和转体能否完成,与运动员本身也有很大关系,要完成三周或者更高的难度,不仅要满足上述条件,还要拥有过硬的滑行能力、速度技巧、出众的身体协调性和完美的空中姿态,当然,也有研究表明,跟生物力学、心理素质也有一定影响,可见,完成这个动作是多方面、多层次决定的,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2018年平昌冬奥会,克洛伊-金首次在冬奥赛场使用1080度转体取得成功,将世界女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的动作难度推向了新的高度。当时,刘佳宇完成了正脚和反脚两个900度转体的动作,而蔡雪桐虽然训练状态不错,完成过900度转体,但实际比赛中并没有完成。这届冬奥会,刘佳宇拿到了银牌,而克洛伊-金毫无悬念登顶。
进入北京冬奥周期,刘佳宇受困伤病,并没有将训练重点放在1080度转体,而是继续打磨900度转体,并使用空翻两周900度转体的动作,蔡雪桐冲击1080度转体,她在北京冬奥会做成了一次,但900度转体却出现了瑕疵,导致成套动作的连接并不完整。
决赛第三轮,克洛伊-金冲击1260度转体失败,这是男子的潮流动作,目前来看,这位美国00后已经熟练掌握了1080度转体,而且具备了成套动作两个1080度转体的连接,在女子U型场地一枝独秀,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努力提高1080度转体的成功率,同时还要确保900度转体的成功率,目前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在攻克1080度转体困难的情况下,很多选手在完成900度转体或者720度转体的同时,增加了cork、rodeo、偏轴转体等组合,试图用多样性来弥补空翻和转体的差距,这或许是中国队的一个思路。总之,中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任重道远,未来仍需打磨细节,才能挑战身体极限,突破自我。(任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