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一般”,可不是外国运动员们的客气,而是伙食、菜系真的“长见识”。奥运村早在去年的11月13日就公布了一长串“菜名”,而整张菜单细数下来,竟然有678道菜。按照8天一个循环来计算,每天出现在运动员面前的菜肴竟然多达200道。
很多国外运动员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在食堂里一边溜达,一边拍照,随后将不同的菜分享到他们的社交平台上,配图称赞这些菜的美味和丰富。但同时也有苦恼,哪怕很多菜只是品尝一小口,一天也尝不完所有的菜。
不过,这点“苦恼”还不值得一提。更苦恼的是,很多运动员抱怨称,因为冬奥村的饭菜太好吃了,让他们每天都忍不住“吃得太多”,卡路里严重超标。不得已之下,吃完饭后,他们都要进行长达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的自行车运动,以消耗摄入过量的卡路里,这令他们感觉快乐又痛苦。
更令不少国外运动员称奇的是,他们竟然看到了会煲汤的机器人,而且煲汤的味道绝对正宗。除此之外,不少国外运动员还临时客串了“美食评论家”,特意品尝了由“煲仔饭”机器人在60分钟内完成的100份以上的各式煲仔饭,味道“绝妙”让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由机器人完成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运动员不是为了赢得奖牌来的,他们更注重参与精神。所以,在没有心理包袱的前提下,更加投入到冬奥村美食的挖掘中,将这项爱好视作参与这届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环节”。这一刻,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中国文化、中国美食、中国科技对外展现的另一场丰富多彩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