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組最後一場分組賽,由衛冕的德國對陣兩仗皆北的韓國。韓國隊今屆表現令人失望,進攻上套路不清,主要倚賴個人能力作出突破。筆者認為,球隊受全球戰術趨勢影響,球員較以往更多持球和互傳,卻失去以往令人聞風喪膽的快速壓迫及不顧體力的直衝直撞。於風格改變中,得不到效果,導致成績不能取得平衡。
德國隊上仗飽食驚風散,於補時才能死裡逃生。兩場分組賽,德國隊固然未能展現王者風範,教練路維有心鋪排新生代球員承傳,包括甘美治,達斯拿和迪姆華拿等,可惜表現不似預期,連續兩場都要換入老將馬里奧高美斯增加攻力,而對瑞典一仗亦全靠高美斯衝散對方後衛,造就列奧斯扳平一球。
破鐵桶陣 偶需回歸傳統戰術
足球戰術及哲學時常在變,近年排陣上,很多球隊捨棄傳統的高大中鋒,改以較靈巧、以入楔為主的前鋒,甚至影子中鋒(False 9)取代。像曼城、利物浦等皆為成功演繹不以高大中鋒為攻擊核心的成功例子。奈何於是次世界盃,面對對方緊密的防守,除德國外,法國、阿根廷、巴西等,當配合較技術型的前鋒,欲以較細膩的入滲最後都受盡苦頭,最後高美斯、基奧特、希古恩等均要當雷霆救兵,當然最後結果迥異。
究竟如何建構自己心儀的風格、平衡實際比賽結果,往往是教練傷腦筋的地方。因此,在香港這個要求達到短視結果的社會,大家應不難明白為何於青年比賽最常聽到教練的呼喝,是「大腳」和「簡單?」。